本網訊 近日,由紫金學院劉羽教授,紫金礦業董事長、紫金學院理事會理事長陳景河等領銜完成的教學成果“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培養應用型地礦人才創新與實踐”榮獲福建省教育廳2017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評審專家認為,“紫金辦學模式”與我國當前實施的“卓越工程師計劃”高度契合,其人才培養改革模式框架結構宏大,各項建設工作扎實,代表著我國當前地礦類本科工程教育教學研究的前沿成果,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值得推廣、借鑒。
2007年,紫金礦業集團和福州大學聯合創辦了紫金礦業學院。通過十年來的校企合作,成功構建了一系列適用于地礦類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創新性的運行管理機制:突出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綜合專業能力培養,構建了系列拓展融合課程體系;構建了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即“上杭教學基地”)建設、運行與管理機制;探索出了企業“工程型”教師的遴選、聘任與管理機制;同時建立了畢業生質量評價動態監控機制與人才數據庫,對“預就業”模式下的畢業訓練的教學改革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該教學成果基于地礦類工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進行了系列探索與改革,在福州大學開放式辦學發展戰略和校企聯合產學研協同育人辦學理念的總體框架下,首次創新性地提出了以“企業支持辦學建設、企業參與辦學過程、企業檢驗辦學成效”為核心內涵的人才培養模式,即:“紫金模式”,并成功予以實施。
“紫金模式”通過了歷史和現實的檢驗,較好地解決了傳統的工程教育培養過程的被動性以及嚴重的“非工程化”傾向,畢業生工程的實踐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重要實踐成果,成為2015年全國教育改革創新活動福建省唯一獲獎案例。
隨著中國礦業的全球化發展,紫金礦業學院大力推進人才培養“國際化”和“礦業+”轉型升級,推進跨學科交叉課程改革,采用國際化培養方案,與包括澳大利亞科廷大學、昆士蘭大學等一批國際礦業領先大學進行交流合作,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為礦業行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黑公網安備 231121020000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