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礦區的地形測繪、采剝驗收意味著測量人員深入險峻的作業現場,面對邊坡、浮石以及大型機械設備。每一次任務,都是對員工安全的一次考驗。如今,隨著地測處上半年成功部署無人機應用以來,測量人員大大減少了現場作業帶來的風險隱患,礦區的“天空之眼”正重塑安全與效率的邊界。
在多寶山每月的采剝量驗收工作時,測量人員用手持RTK需要進行長達5天的現場驗收,無論是在邊坡下、大型機械附近以及擋墻附近均需要進行人工徒步開展驗收工作,大大增加了現場作業的安全隱患;在礦區的地形圖測量中,夏季和冬季就是對測量作業人員的一次毅力考驗,不管是那炎炎烈日,亦或是冬季那每一步都要用盡全身力氣才能拔出來的雙腿,都給作業人員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疲憊。但是這一切都隨著無人機的引用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采剝驗收時,無人機用1-2天的時間即可完成以往人工5天的驗收工作任務,僅需測量人員進行極少部分的人工補測工作,大大減少了測量人員現場作業的隱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無人機所采集的數據與以往人工測量的驗收數據誤差值極小,均在科學的誤差值內。在礦區地形圖的航拍作業中,它的五鏡頭可以輕松的實現多角度無死角的拍攝工作,僅在10日內就完成了礦區近18平方公里的航拍任務,對于公司的未來建設規劃和深度改革有著重要意義。在我公司新競拍的5處探礦權區域內,無人機更是高效的完成了地形圖的航測任務,通過正射以及傾斜攝影的鏡頭幫助下,不光能準確的描繪出地形地貌,且高程誤差極低,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時又給后續的工作開展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價值。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勇于創新和不斷探索是每一位多銅人兼具的精神。當科技的羽翼掠過礦山的嶙峋輪廓,無人機已不僅僅是工具測繪工具的一次升級,更是向本質安全、智能高效礦山邁進的戰略實踐。這個翱翔的“智慧之眼”,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數據精密,更是對員工生命安全至上的承諾。隨著不斷開發無人機在礦山的應用場景和深度探索,我們的礦山將在智慧之翼的守護下,更加穩健而充滿生機。(作者:韓旭)
黑公網安備 23112102000016號